筑梦乡村实践团三下乡调研助力乡村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筑梦乡村”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来到滁州市凤阳县开展“智慧农业产业”调研活动,从中了解“智慧农业产业”的应用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凤阳县*协的统筹和安排下,实践团分别前往小岗村、小溪河镇、刘府镇的部分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用线下走访与填写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调研信息的准确性、广泛性、真实性。

  实践团首先到达北大荒集团进行走访调研,该公司总经理表示,企业主要运用“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采用GIS物联网监测的影像提取技术,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基于企业研发的溯源平台进行核算数据,及时补充所需养分和肥料;将虫情测报以短信通知,在手机终端上实现便捷操作;并建立北大荒数字农服平台,模拟作物生长情况,以便信息录入,但也提出了相关问题,即监测数据可能出现误差、极端天气难以使用、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实践团成员一一记录,并在调研报告中予以解决。

  图为实践团积极了解北大荒“智慧农业”发展情况

  随后,来到小岗村安徽农垦集团实践基地,实践团了解到,该集团“智慧农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种子—肥料—处理的闭环,基本处于“半自动化”的状态,同时,该地受限于产业的基础设施,水源是巨大的问题,以及作业质量如何有效监督、劳动力稀缺。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提出是否可以利用渗灌的方式,节约水资源。

  实践团前往小溪河镇润达禽业公司,从董事长姚睿那里了解到该集团采用自主研发的“PICS”系统,即实现生产—信息—控制—销售的闭环,在产业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四个问题,如管理不善、人员素质偏低、养殖力度加大、免疫系统受限。实践团成员提出可以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将工作量化,便于管理;采用溯源系统全方位监测蛋鸡的生长状况;通过大数据建立疫苗接种数据库,精准管理每只蛋鸡的疫苗接种情况,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图为实践团调研润达禽业“智慧产业发展现状”

  接着,实践团前往小溪河镇乔山村牛蛙养殖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该地“智慧产业”也处于基本人工养殖的状态,部分结合传感器探测的方式,技术应用程度不够成熟,实践团介绍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出现的误差,让牛蛙更好的生长,提高出产量。

  实践团前往关友江老人的家中,在采访中,老人表示,“大包干”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正确的,并对如今的青年人提出建议,希望他们学习新知后,可以回到家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采访关友江老人

  在凤阳县*协副主席陈宗明的统筹和安排下,实践团驱车前往刘府镇金丰农业公司,了解到该企业主要经营大棚种植,棚内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溯源系统,多方面监测作物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使得作物能够一年四季种植、收获,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实践团也发现该企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投资较少,难以为继后续企业经营,“智慧农业”应用范围受限。

  图为实践团学习智慧大棚种植原理

  随后,实践团抵达刘府镇好尔斯禽业公司,据总经理介绍,去年企业的总产值为万元,“智慧产业”的经营收入占50%左右,同时,也表示企业具有先进的自动化装置,可实现自动吸料、吸水、出蛋、控温等一系列操作,进行现代化饲养;该项目也是当地扶贫项目,带来了可观收益,加快了乡村振兴进程。

  接着,实践团来到刘府镇九天生态农业进行走访调研,据董事长沈庆华表示,“智慧农业”的发展受限于多个方面,如投资周期长、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管理难度大,青壮年流失严重、受极端天气影响,作物难以生长,品质低、因此,“智慧农业”的完全普及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了解到基本情况后,负责人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实地观看“智慧农业”如何应用,即利用新型传感器装置,全方位监测葡萄的生长情况,从根本上减少坏果率,提高经济效益。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实践团认真做好记录,并表示会在以后的调研报告中进行反映和提出解决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凤阳县*协对实践团调研情况和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会在凤阳县的“智慧农业”中去应用,摆脱发展阻碍。双方通过座谈会的交流和讨论,越来越多的达成共识:当地的“智慧农业”定会不断前进,发展完善,也让实践团成员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久久为功的大计,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探讨发展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史梦婕)

来源:安徽经济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gx/473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