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贻贝也叫青口,是双壳类软体动物,雅号“东海夫人”,原产地是黑海。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9%,外壳呈青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因为强劲的繁殖力和较快的生长速度,贻贝一度给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不过进入中国后,其命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中国吃货们热烈追捧的一道美味。目前,贻贝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养殖,销量很高。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非洲牛蛙。“入侵”中国后,因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非洲牛蛙很快便被中国吃货们吃到了靠人工养殖的地步,目前野生的在乡下一些地方还能见到。小龙虾。小龙虾,属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但其相较于当地物种而言具有生态竞争优势,因而会导致破坏性危害。中国于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小龙虾,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成为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而且需求量一直在迅速增长。目前,我们吃到的都是人工养殖的,野生的小龙虾实在太少了。夏天快要到了,叫上小伙伴来个几斤香辣小龙虾再配上一箱啤酒,那感觉是不是很爽呢?蛇头鱼。又名“黑鱼”,其繁殖能力和破坏性给美国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在中国已经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吃货们非常喜欢的鱼类之一,现在已经很少有野生的。在小编的家乡浙江金华,到处都有饭店售卖黑鱼煲,如果再配上酸菜、油条和豆制品一起烹煮,那味道就更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