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后北京东城学校课堂“上新”,趣味实验、跨学科教学
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四门科目的考核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不再列入中考的总分评定。针对这一变革,学校如何贯彻实验教学?跨学科教学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最近,北京市中考改革质量月调研团队走访了东城区的多所学校,例如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以及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通过听评课、教师座谈和干部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校在教学、学习和评估方面在新中考改革后的新动向。
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的生物学课上,教师朱墨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真实情景来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供探究任务,学生自行提出了实验思路。在师生共同讨论后,同学们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方案——观察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真菌数量的变化,以此来评判抑菌效果。在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深刻体验到了如何设立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在实施实验方案时,学生们运用课堂学习的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以小组形式解决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朱墨表示,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启发和试错的方式,让学生分析为何某种做法不对,可能导致什么后果,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微生物培养是如何防止污染的,培养学生建立证据和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北京教育学院的黄瑄认为,这种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生物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积累知识。
在二中分校的七年级生物学课上,教师陈菡青同样重视实验教学。她以学生饲养动物的经历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如何构成动物个体”这一问题,并通过“牛蛙”实验材料组织了课堂论证。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从实验观察、日常经验以及资料分析等多个角度寻找证据,真正体验到了科学的本质。
在五中分校,生物学老师柳皖平提前布置了一些有趣的小活动,比如“制作与芹菜相关的美食”、“解剖并探索与口感相关的结构”,鼓励学生在参与家务劳动的同时思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