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典型海淀妈妈的自述推娃路上,难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正文------图片来源于《MYMOM》绘本中国教育江湖,有两大神秘的派别: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都产于北京,共同特点是“鸡”娃有方。图片来源于网络《海淀妈妈时间表》今年暑假,我带女儿小妤参加一个公益活动,同行的杭州妈妈跟我几句交谈,就判断:“哦,您是个海淀妈妈吧?”一个群体,声名远播,绝非全靠海淀这个地理概念。但我身在海淀,却受之有愧,我根本不是典型的海淀妈妈,我娃也没有海淀娃娃的通用装备。而当你看到人家有这些装备,自己却没有时,心里难免纠结,因为人家的起跑线,几乎是你的终点线。我和娃就生活在这样的装备世界里。图片来源于《杯杯英雄》绘本比如:奥数及杯赛的获奖证书其实,我娃三年级时曾主动要求:我也想上奥数。我找到著名的学而思,得到回复:报满了,半年后才有空位。但上了半年,娃总是来不及做作业,征得她的同意,退了班。所以,人家有,我娃没有。比如:英语听闻(我总是靠“听闻”才能跟上人家)很多海淀娃四年级就通过了PET。我也匆忙给娃报了个剑桥体系的学习班,但六年级上学期,差三分,没通过。所以,人家有,我娃没有。比如:语文很多海淀娃在上大语文课,我也跟风,一个学期后,我娃学贯中西,李清照、辛弃疾、苏东坡不在话下;大小仲马、批判现实主义、法国浪漫派也有涉猎。但我觉得每周拿出三个小时去囫囵吞枣,还不如在家认真读本书?下学期没有再续费。所以,别人有,我娃还没有。这么说,和典型的海淀妈妈相比,我应该轻松得多吧?人家在海淀黄庄一带奔波时,我娃却上了一堆不需要考级,也不参加竞赛的美术课、运动课,听着没压力啊?但你错了,我压力更加山大,我更辛苦,我更煎熬。我的难在于我的首鼠两端。我娃上小学那六年,我就是风箱的老鼠,两头受风。为什么?01天下谁妈不鸡娃?首先,我不反对鸡娃。所谓鸡娃,意思是“给娃打鸡血”,更准确的词是“推娃”,推成功了是“牛蛙”,但不管鸡娃、牛蛙还是推娃,主体都是家长,不是孩子。那我娃为什么天赋异禀,主动求被推被鸡?图片来源于《亚瑟,做作业!》绘本因为她的同学大多上了奥数,数学老师也默认这一点,所以当学过奥数的孩子积极发言,显示超能时,我娃却原地懵圈,该有多尴尬?所以,她主动求推,只是想和别人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一股把所有人,不管家长还是孩子,都卷入其中的强大漩涡,这个旋涡从类似海淀这样的地方,蔓延到整个城市,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所以,不仅是海淀妈妈,几乎所有理性的都市妈妈,都会适应形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娃。我当然知道,大势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输在起跑线上,但我又不想学习多数海淀妈妈,总想找寻一个,既有好成绩,又不用推娃的路径。所以,风箱里的老鼠,不是我,又是谁呢?02我,是一个被爸爸推出来的娃娃我的纠结,甚至逃避,源于我有一个奋力推娃的爸爸。举个例子,我读三年级时的某天下午,被他逼着写作文,写一遍给他,让我重写,重写给他,又让我重写,再给,再重写……期间,他把我的作文撕了,攒成团,扔到墙角,动作一气呵成。我清晰地记得,我哭了,又气又急又恐惧又无可奈何,逃不掉,躲不开。结果呢?另一个场景,同样清晰,我的作文成了范文,被老师在全班朗读,那种感觉是骄傲,但因为部分文字是我爸改的,甚至是他直接写的,我只是誊抄而已,所以骄傲中带点缺陷。神奇的是,之后我的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渐渐的,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于是,作文,成了我的强项。强到什么程度?大一第一学期,基础写作课结束时,老师说要请大家欣赏一篇文章,文章是我用半个小时写的大二现代文学课上,老师拿着我的文章说:“我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图片来源于《MYDAD》绘本在我爸的强力推娃中,我成一个擅长写作文的学生,最终,得以靠写作谋生(纪录片、电视节目文稿都是基于写作)。而且被他强推的我,并非只有这个一个强项。我的毛笔字也不错,五岁时我爸爸安排我每天习练,小学段是天天练,初中是周末和假期每天习练,高中时假期每天习练。效果当然很好。高二历史老师宣布:“咱们班的最高分是分,为什么?因为这名同学不仅答得都对,字还写得好,不仅字写得好,字间距、行间距也控制得好,所以,我给她加5分。”那个学生就是我。我的数理化成绩也不错,从小学到高中,稳居年级前列,多次年级第一。由此而来的,是老师无原则的宠爱,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以致读大学前我居然有个观念:学习好是王道,王道是胜者通吃,世界对胜者是不讲规则的。但是,我的自动自发很大程度上来自爸爸的严苛。由此而来的无奈、愤怒、和恐惧,并未因成绩优秀而消散,只是被压在心底,不去触碰而已。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很清楚,我不能让我娃身临如此的境地。一度,这是我的育儿底线。我甚至担心,那些海淀妈妈,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推娃方式,很可能让娃留有和我类似的痛苦记忆?03有没有不让娃痛苦的推娃方法?带着反思,我的推娃可描述为:水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涌动。别人学音乐,我娃也学。区别是别人考级、竞赛,拿证书,而我娃没有,也没人监督她练琴,更没人为了练琴而训她。兴趣保持得确实不错,什么时候问她,“还要坚持学琴吗?”她都积极点头,但她就是没有证书,看别人获奖,我和娃都很羡慕。别人学画画,我娃也学,但别人作品能够拿去参赛,我娃却因为我不愿意让她被成人似的思维束缚,直到今年,我娃才开始接触素描类技巧训练。同样,奥数和大语文我们也上了,结局,我在文章开头说过了,都被我终止。以上是水面上的风平浪静。水下呢,其实女儿每次考试,我都暗暗地盯着她的分数。“为什么不是满分?”小升初能过关吗?这些问题像鞭子一样抽着我,甚至会因此夜不能寐。我甚至一度想破底线——学学我爸的“残酷”。04我不推娃,是不是耽误了我的娃这是今年小升初时,网络上流传的一份简历:图片来源于网络今年女儿小升初,我们等通知等到绝望的时候,看到了这份简历,我直接跪了,这才是金字塔的塔顶。我不敢再自己投了简历,却没接到回复而愤懑。平心静气回顾这些年接触的海淀妈妈,她们有规划、有目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把自己的娃推到了金字塔的尖部顶。而我,曾经被爸爸推到尖部的娃,却只是把自己的娃推到了金字塔的腰部,这可不太妙啊。各种疑问鞭打着我:1我是不是耽误了自己的娃?2我是不是错了推娃的最佳时机?3我是不是夸大了爸爸推娃带给我的所谓痛苦?4我是不是做错了,我的努力为什么没能成为女儿的竞争优势?名校资源有限,我不推,娃就进不了名校,会不会人家的孩子向上流动,我的娃则因为这一轮错过,只能向下流动?我真的要被吓死了。我想起爸爸生病之前,我和他有过一段对话,起因是我问他:怎么小妤一次一百分都拿不到?爸爸:别着急,成绩分没那么重要。我:(带着诧异)我小时候,您可不是这么做的啊?!爸爸:我很后悔,你小时候,我太严厉了,让你为了得一百分,很紧张,导致你现在仍然每天处于紧张中。隔着电话,这句话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爸终于在年老之际,了解到他的教育方式带给我的伤痛,而且敏锐地抓取了我的典型状态——我是一个做任何事,都紧张的人。这段对话,让我在奋起推娃之前,决定先要缓一缓。05推娃也好,鸡娃也好,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梳理问题,女儿小学这六年,一方面,我想通过自己的推法,让她成为牛蛙;另一方面,我纠结于如何避免激进推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想到的办法是,慢慢推,不推成绩,推自我驱动力,但自我驱动力如何推?我没有经验啊,只能试着来,所以难免不煎熬。到了初中,这份煎熬翻倍增长。功课多了很多门,牛蛙的密度好似也增加了。1、要不要更强有力的推娃?2、要不要强力提高她的学习成绩?3、要不要强力并直接介入她的学习规划?前两个问题,我的答案都是“要”,难在第三个问题:要不要帮她制定学习规划?要的话,规划制定到多细?有了规划,要不要每天检查落实?要不要每天看她的作业?要不要每天盯着她的作业?要不要?……如果回答是“要”,那我和爸爸的对话,他的晚年反思,岂不如东流之水?06用OKR的方法激励她管理自己的目标焦虑如影随形,各种首鼠两端让我临近奔溃。结果,推娃还没开始,我倒是先发了几通脾气。直到最近的段考成绩出炉,我又失眠了,年级排名不理想,我觉得我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夜深人静,辗转反侧的我从被窝爬出来,列了这张问题表:不该丢失的分数?多少人在努力?分解目标,制定流程。你最想提高成绩的科目?你觉得最容易提高成绩的科目?你必须提高成绩的科目?快乐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快乐的周末是怎样的?快乐的一天是怎样的?初一上学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你的目标是什么?总结你的经验。是否愿意接受妈妈用一个月的时间,提供学习上的支持?你希望妈妈如何提醒你,如何帮助你?第二天,拿着这份问题提纲采访她,引导她从自己的回答中确定目标,并讨论如何实现。《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图片来源于网络没错,这个方法就是所谓的“OKR”,OKR,而不是KPI,曾经帮助类似谷歌、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成为世界级公司,也许能帮我娃。娃不傻,把“如何拥有快乐的一天,如何拥有一个拥有快乐的周末,如何拥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作为了自己的目标。好啊!接下来,我们就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比如“快乐的一天”需要: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享有充足的睡眠;“快乐的周末”需要想方设法拥有可自由支配的一个白天。谈话很愉快,遗憾的是,当我问她:“你觉得妈妈是支持者,还是监管者?”她快速回答:监管者。完全不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她最终同意,让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支持她的学习。但随即警觉地提问:“你告诉我,你支持我学习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仍不能不确定,OKR我的做法是否能实现我的目标——“我娃的考试成绩再好一点”。但我相信,方法对了,结果就不会错到哪里去。让我开心的是,她确实在缓慢进步,她对学习兴致盎然,她愿意努力。我问了自己千万遍:当我们推娃的时候,我们想推的到底是什么?我现在可以给出清晰的回答。我希望,在她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且只有一个领导者:那就是她自己。我相信,能自我驱动的人,才能让她成为她想要的自己,过上她想要的生活图片来源于《MYMOM》绘本文章:郭佳视觉:叶导监制:木天、一更编辑:飞奔的胖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hy/777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