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能吃不能?”
不同于其他国家面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抓耳挠腮,我们国家的“吃货”听到外来入侵物种的第一反应就是“能吃不能”?
甚至有人辣评道:“只要好吃,我们能给它吃成‘保护动物’!”
只要这玩意儿能吃,那它入侵我国可能就是“自寻绝路”。
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五大“最窝囊”的入侵物种,看看你吃过几种?
五、鹅颈藤壶鹅颈藤壶又名“茗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以有机物碎屑和动物身体碎屑为食的鹅颈藤壶,繁殖速度极快,而且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只要它们想就能随时繁殖。
鹅颈藤壶在自然界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不仅会吸附在动物身体表面对它们造成伤害,而且还常常盯上各种船只,吸附在船底和船的侧面,阻碍航行。
不过,鹅颈藤壶在美食界可是来了个华丽大翻身,摇身一变成为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据悉,最便宜的鹅颈藤壶一斤也要上千元,如果是高品质的鹅颈藤壶,单价甚至能逼近万元。
因其生长位置特殊,特别难采摘,又加上味美且营养价值高,被很多人称为“来自地狱的珍馐”。
四、虹鳟虹鳟的原产地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体型扁且长,打眼望去一张鱼脸几乎被大嘴占满了,背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细小圆点。
不过,可别就此以为虹鳟“其貌不扬”了。
虹鳟其实也是个“显眼包”,在性成熟时期身侧会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彩虹”,时而呈紫红色,时而呈桃红色,如果是在繁殖期,那这条“彩虹”会愈加鲜艳。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才得名为“虹鳟”。
作为首批入侵我国的物种,虹鳟凭借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迅速泛滥成灾。
不过,虹鳟也是“点背”,选来选去挑中了我们这个“吃货”遍布的地方。
虹鳟不仅营养丰富、肉质还非常鲜嫩,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小骨刺,食用的时候还不需要刮鱼鳞。
你说这虹鳟光是好吃也就算了,关键这东西它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那这让“吃货”们怎么忍?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如今有50多个专门养虹鳟的养殖场…
三、斑马贻贝斑马贻贝的原产地在俄罗斯,近三十年来,通过来往的船只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因外形像斑马纹而得名的斑马贻贝,因其惊人的繁殖速度,让美国人至今提起它还是“胆战心惊”。
因为斑马贻贝通过船只到了美国之后,迅速“占领”了五大湖区,甚至附近的核电厂差点因为它而酿成无法挽回的重大事故。
不过,在其他国家肆意泛滥的斑马贻贝,到了我国之后却没能“翻出水花”。
因为斑马贻贝能炒能炖、能焗还能凉拌,而且不挑做法还百搭。
任你繁殖速度再快,吃货们还不是轻松拿下!
二、生蚝“如何解决生蚝泛滥成灾的问题?”
听到丹麦求助如何才能解决生蚝泛滥的问题,我国的“吃货”们简直是“恨铁不成钢”,怎么还能让生蚝泛滥呢?
年4月,丹麦人在网上求助,其实倒也表示他们“矫情”,生蚝对于丹麦来讲,确实是入侵物种。
由于丹麦人不吃生蚝,经过数十年的疯狂生长,生蚝在丹麦海域越长越多,直到如今海岸上全是生蚝,对当地的渔业造成了毁灭式的打击。
看到这一消息,给我国的“吃货”们急的不行,纷纷化身厨艺大师远程指导丹麦人做“蚝门盛宴”:
什么蒜蒸生蚝、碳烤生蚝、油炸生蚝等等,主打一个百无禁忌,能蒸能炒、能焗能烤……
甚至还有生蚝爱好者表示,自己今晚就要远赴重洋,前去丹麦救灾。
生蚝自从来了我国之后,就没有“成灾”这一说,甚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生蚝养殖国。
一、小龙虾如果要给这些“最丢脸”的入侵物种排个名,那小龙虾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就连这么猛的生蚝见到小龙虾也得自动往后稍。
原产地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小龙虾,如今足迹已经遍布全球了,而且因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给部分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日本。
日本当年非常流行吃牛蛙,为了能更好的养殖牛蛙,日本引进了小龙虾作为牛蛙的饲料。
结果不成想,小龙虾到了日本之后,迅速泛滥,一路从东京扩散到了千叶等地。
直到如今日本还为泛滥的小龙虾头疼不已,甚至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将小龙虾纳入相关清单,严禁放生和买卖小龙虾,违者可能需要承担高额罚款。
在其他国家相当“嘚瑟”的小龙虾,到了我国之后却只能“夹着尾巴”苟活,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做成麻辣或蒜蓉味儿的爆炒小龙虾。
作为夏日夜市最瞩目的“明星”,为了满足吃货们的需求,小龙虾如今得靠人工养殖。
所以就有不少网友调侃:“小龙虾可能是最‘窝囊’的入侵物种了吧”。
气势汹汹的闯来我国,结果没成想竟然是千里迢迢来给我国吃货“送福利”,这些入侵物种活的有点过于“笑话”了。
不过,调侃归调侃,也不要小看这些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可能会造成的威胁。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