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的女生有多可怕看到她们的日常后,

诚言呈语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大学时期,尤其是大一的时候,假期里和高中同学吹嘘自己的专业,是不少新生的常规操作。作为一名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先天优势”。在这个时候,我一般是这样的:浓硫酸又不是没尝过,味儿不咋地;王水知道不?就是那个比浓硫酸浓硝酸腐蚀性都强的东西,骨头都能化里面,我们经常用;什么强腐蚀性的,有毒的,易燃的,易爆的,天天玩啊,没事没事不要紧;我们玩的东西危害也不算大,那个硫化氢要是吸多了感觉头晕站不稳,赶紧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能保住命;…在这个时候,你要不说点破坏力大的,别人不敢玩的,就基本失去了“谈资”。但是,自从我们一位复读的死党第二年进了医科大学之后,“表演时间”就基本全是她自己的了。没错,是“她”,一位女同学。高中的时候还是一副小鸟依人嘤嘤嘤的样子,上了一年大学回来之后,整个人跟看破了红尘似的,感觉就没什么东西能吓的到她。有时候我都想让她来保护我…当然了,这也是练出来的。她们的日常,基本都是我们的梦魇。比如我们最先会想到的解剖。其实很多学校里,教学“道具”并不是那么充裕。舍不得用,一直放着就经常发霉。以至于她们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开箱子用甲醛把“道具”全身给擦洗一遍。在习惯了之后,她们会争先恐后地跑到箱子前,试图抢到一个更美观的局部“道具”。比如一只漂亮的手臂,或者一个更好看的眼球…只需要一年,在带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参观解剖教室,面对新生对于地板粘脚的问题时,她们就会淡淡说一句:“这是尸油”。转而带着得意和鄙夷,轻扫一眼嘴巴还没合上的新生。然后是骨骼。讲真,我小时候挺怕骷髅的,不少人也对这玩意有种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学医的女生,好像压根就不知道怕。学骨骼的时候,每个宿舍发两箱,一箱租的,就天天这么着守着睡觉。当我们对这些“学习用品”避之不及的时候,她们却在研究每块骨头的构造。要找出来哪里是内外踝,哪里是大小转子,要分得清颈胸腰椎…有时候还把颅骨放在枕边,晚上要是睡不着了再拿起来研究研究。这些事吧,其实忍忍也还好,毕竟不是活物。但是别忘了,她们可是真的会实操的。不知道一个医科大学里,一天要有多少只倒霉的兔子和青蛙。据说这些女生处理牛蛙的速度,比牛蛙店的厨子都快。而刚解剖完兔子,就能急不可耐地跑到食堂吃爆炒兔丁,也算是她们的常规操作。幸好这只是她们学医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是学医的,也别听他们说这些事,天也就还是那么蓝,草也就还是那么绿。但是,如果你找了个学医的女朋友呢?前两年网上流传着一则新闻。说是一位学医的女生为了报复男友,捅了他20刀,而且刀刀避开要害,最后判了个轻伤…当然了,这都是极端事例。但是日常生活中,恐怕多少也会有点让人犯怵。据说有的女生有职业习惯,在厨房里把玩的东西,居然是猪肝什么的。有时闲着无聊了,还能给你秀一把“刀工”。如果你回到家看到案板上放着这样的场景,而学医的老婆脸色也不太好,那你会觉得她这是在跟你暗示些什么?找了个学医的女朋友,那真的是你惹不起的存在。有时候和我学医的同学见面时,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她看我到底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块一块的…学医的“可怕”还不止于此,看看她们的学习教材。别人开学领新书时,背个书包去就行了。而医学生领书的时候,得用行李箱。无论你学的是医学类的哪个二级学科,最后毕业时,你的书摞起来应该都比你这个人要高得多。书多也就罢了,可是每本书的内容也多。比如,《生理学》万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万字,《外科学》万字,《内科学》万字…而且基本没有“划重点”这一说,毕竟哪个病人也不可能说是按着重点来给你生个病的。你要是非得让老师给你划重点的话,那基本就是这样的。所以,别的专业考试论周,而医学生的考试论月。最“可怕”的,是毕业后的医学生。之前,去医院次数不多的人也许感触不深。但是这次疫情,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她们真正的“可怕”之处。她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和男医生一样,可以将生死抛诸脑后,可以把疲惫忍受到极限。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不可想象的壮举。她们脸上的印痕,证明了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抱着悬壶济世的理想去学医的。赞美的话,已经听到了太多,我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也许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这段文字,正是我们一线抗疫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身惜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皆为苍生大医。『诚言呈语』每天趣谈教育新鲜事。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pz/787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