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么容易乐呵自嗨的人,昨天睡前看到社会新闻,还是气到胸闷睡不着觉。已经不能用愤怒或者单一一个情绪形容词来表达了,是一种从手指尖开始发冷,胸中郁堵的上不来气,可血又涌到脑袋上,太阳穴跳着疼。无能狂怒一阵,就会陷入一种寂寥和无助,然后就会特别的想家,想爸妈,想和最亲近人的腻歪腻歪,想沾沾人味儿。
?
独自生活了这么多天,我开始怀念很多很多,怀念气味、怀念声音,怀念那些以前认为是最平常不过,现在却遥不可及的。
我怀念春天的草坪,新割的草坪会带着特有的青草香,是一种很难描述的绿意味儿,大口的吸气就仿佛拥抱了整个春天。我怀念春天的上海小马路,会散落大团大团的樱花花瓣,花瓣太多了,就烂漫的堆叠在地上,一阵风吹过来,花瓣会缓缓旋转飘落,就像是新海诚的动画片《秒速五厘米》那样。我甚至想念上海初春寒凉的风,夜里阵阵的寒风会加快我下班回家的脚步。以前,每到这时候我会在路上就盘算,晚上和朋友去哪里吃上一口热乎的、美味的晚饭,喝上什么酒聊什么有的没的。我想念在马路上就和朋友偶遇,一惊一乍的叫着彼此外号,我想念喝醉的夜晚在马路上和朋友追逐打闹,我想念夜里突然走入一家明亮灯光的便利店,选一些奇奇怪怪没吃过的零食。我怀念愚园路,想像以前一样去喜欢的粉猪吃上*油蛋糕卷和海盐小面包,然后悠悠荡荡的去斜对面的巧克力店喝上一杯热巧。
无所事事的刷刷手机看看杂志,等着最喜欢的鳗重开门,晃晃荡荡走过去吃上一份现烤的鳗鱼饭。
小时候看名侦探柯南,就一直对元太心心念念的鳗鱼饭很好奇,那究竟是怎么样的美味呢?但成长在五线小城市的我,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们老家才有连锁超市,也才在那时候在冷鲜柜子里看到了盒装预制半成品烤鳗鱼。立马嚷着让妈妈买回家,期待的搓搓手,但是我妈加工做出来的盒装鳗鱼却是又腥又柴,一点都不好吃。当时真的是纳闷,元太怎么会爱吃这个东西啊?!也对鳗鱼失去了兴趣,很多时候, 次吃了某样食物踩雷了,就会再也不想碰。
直到后面去了日本关西,吃到了酱烧烤鳗鱼,大勺子满满挖上一大勺淋上酱汁的鳗鱼配米饭,顶上再盖上一两条萝卜片,就这么送到嘴里。煮的软糯湿润但又颗颗分明的米饭,配上咸鲜微甜滋味满满的鳗鱼,满足的会让人随着咀嚼而不由自主的眯上眼睛发出呜~~~的声音。这应该才是,元太的爱呀!会突然想吃,浦东大道小小门脸的谭姐湘菜馆还有不远的赣江村。两家馆子都破破的,但是辣的各有千秋。谭姐的小炒肉、泡椒鸭胗、牛蛙锅仔,我都能吃下去三个土碗的米饭。这个季节,湖南饭店里的炒丝瓜也是一绝。赣江村的炒米粉又辣又过瘾,配上他们家的杂鱼锅,我可以一个人吃掉一整盘炒米粉。说到这里,口水汹涌融入口腔,忍不住咂咂嘴吧。还想念浦西的西餐厅,布置的情致盎然,矫情的恰到好处。要知道,我已经23天没有化过妆了,头也就三四天一洗,估计等我放出去那天化妆都会手抖。想念穿着小裙子,喷上喜欢味道的香水,去和朋友们开主题聚会,怎么做作怎么来。
说到喜欢的香水,我还想念上海商场的味道。我喜欢走到兴业太古汇1楼门口的那排香水香氛店,味道精致又迷人,商场微微吵杂的声音和穿梭的人流,以及商场特有的气味,会让人有莫名的安全感。都市的美好,有时候就藏在街角的面包店特有的香气,梧桐树下的倒影、还有路上对面匆匆走来的陌生人对你浅浅的微笑里。喜欢夜里的上海,有在马路席地而坐呼朋引伴喝酒的年轻人,有网红餐厅坐成一排排队等位的食客,有路边馄饨、汤包店热腾腾的香气,看着老师傅手里上下翻飞的做着葱油饼和各种面条。上海就像是程耳《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说的,怎么那么俗气,却又那么美。怀念的是什么?消失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真切的感受得到。
贺贺hhhhe你的赞赏,我用来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