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桃蛋妈今天的故事很有意思。我们平时都说“不要拿孩子跟别人对比”,但是这位妈妈在一次偶尔的经历中发现,让孩子认个“小偶像”,并且时时拿自己的行为跟偶像对比,居然出了奇效!作为一直发愁孩子“不听话”的妈妈,她非常激动欣喜,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这位有偶像的小朋友叫“柚子”,下面柚子妈将给大家讲讲发生在她家娃身上这个神奇的故事——柚子妈第一次投稿,希望大家喜欢读者投稿第2期:大家好,我是柚子妈,家住北京,是一个二胎妈妈。我家老大柚子今年7岁,读小学一年级,老二橙子还在咿呀学语。中年老母亲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别家的娃知书达理,而自家的娃调皮捣蛋;别家的娃琴棋书画样样爱,而自家的娃只想跟你认真谈判:我:柚子,你长大了干什么?柚子:当公主吧?我:公主不是职业,不能挣钱。柚子:那就当卖水果的吧(我的笔名就来自于此)。我:....无论是帮助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还是培养兴趣爱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娃根本不把大人的话往心里去。但是最近,我家娃跟她的好闺蜜罗罗玩到一起去之后,各方面出现了大大改观。今天我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看看对其他妈妈们能否有所帮助。在北京各个年级的小学生和家长当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谣: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二年级的小辣椒,辣死小豆包三年级的烤红薯,烫死小辣椒四年级的大粘糕,粘死烤红薯五年级的大馋猫,吃掉大粘糕六年级的大火,烧死大馋猫我不知道别处是否有这个童谣流传,但北京地区这个童谣孩子和家长基本上都知道,这里藏着孩子们之间潜意识里的“鄙视链”——低年级的孩子崇拜和向往高年级孩子的生活,视他们为各方面的标杆。上周末,我家娃的好朋友罗罗来家里玩。罗罗比柚子大一岁,今年二年级,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是我老公的大学同学。罗罗这个孩子品学兼优,不仅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而且是班里为数不多的“二道杠”少先队中队长。两个小朋友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当时还在幼儿园,经常一起出去玩,去奶牛场喂过小牛,还一起在海洋馆夜宿过。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恰好上同一所小学,罗罗的教室在楼上,俩人关系更亲密了。她俩先在客厅玩了一会儿桌游,然后就进了柚子的房间。接着,我就听见罗罗一声惊呼:“柚子,你的书桌也太乱了吧”,娃听见这话,跟平时听我说这话一样——没反应,跟没听见一样。然后一个劲儿地对罗罗介绍她的贴纸机玩具。接着罗罗说:“哎呀,我来给你收拾收拾我们再玩吧”。就在当时,小学里的生物链(一年级小豆包,二年级小辣椒,三年级小菜刀….)起作用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从不收拾东西的柚子接受了罗罗的意见。俩人一起开始收拾书桌(这是我这个老母亲第一次见柚子自己收拾书桌,我在门口看了一眼,差点儿流下感动的泪水……),顺便把书架和抽屉都收拾整齐了。我这个心里舒坦啊,同时又很沮丧:老妈的话从来都当耳边风,倒听一小闺蜜的。午饭时,罗罗说,她每次考试都在98分(满分)以上,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来不看iPad,周末也只看30分钟,课外班报了古筝、游泳、街舞、篮球、英语和数学。平时都是周末上课,寒暑假都是各种集训,考级………对了,忘了说了,罗罗同学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联播》。如果说学霸罗罗同学有什么不完美的话,可能唯一的一个“缺点”是有个爱收集橡皮的“怪癖”,家里的各种橡皮已经收集了两千多块,家里所有大人出差了被要求带的礼物都是橡皮……(但这个“怪癖”似乎让柚子更加崇拜她了,每次到罗罗家都要去参观各种她收藏的各种橡皮)听着罗罗介绍自己的生活,柚子吃得很开心,一点没反应。我的饭倒吃不下去了。罗罗只大一岁,生活习惯好,不挑食也很有礼貌。学这么多东西也不反对,关键是看她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厌烦的情绪,我听过她演奏古筝,看过她跳舞,都有模有样,学得非常好,并不是被逼着学的,用她妈妈的话说:“刚开始试着报了一下,她表示很感兴趣,主动要学。”学习成绩自不用说,看看她戴的二道杠就知道了,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好吧,我家柚子同学啥语数外课外班都没有,舞蹈已经放弃,钢琴快混不下去,整天对做日本食玩(一种食物做的玩具,做好了可以吃)、看漫画、玩游戏倒情有独钟。在学校里,老师发的写字示范,贴在墙上展示的各种小报也都是别的小朋友的,开家长会时,老师通报表扬的自然也没有柚子的份儿,而且居然有一次老师说孩子在上课时候看课外书,还传纸条,我当时就气炸了,回家批评了她一顿。唉,作为一名中年老母亲,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人家娃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牛娃,并且对各种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积极学习的正能量;我家就是除了画画、打游戏,对其他技能充满了抵抗和排斥的牛蛙?我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想当年我也是翻着育儿宝典照书养,跟大多数妈妈一样不光吃喝拉撒睡样样操心,还得照顾孩子的心理健康,什么儿童心理敏感期,什么蒙特梭利教育法啊,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论智商,我和她爸虽然不是北大清华,但也是国内排名前十的名校毕业,基因应该也不至于太差吧,难道我养的娃就注定是来报恩的?后来,有一次在书店里看书,柚子突然指着一本字帖说,妈妈,这就是罗罗姐用的那本字帖,我在她家看到过,她字写得那么好,你也给我买一本我练练呗。我心中暗喜,赶紧掏钱把这本字帖买回家。之后柚子基本都主动练字,写字水平大有提高。受这个细节启发,我才发现,别看柚子平日里嘴巴上不明说,罗罗已经成了她心里默默认为要成为的偶像标杆。柚子不太爱运动,体型小胖,我跟她商量着报街舞,之前,她完全不感冒,我顺口说了一句:“就是罗罗姐姐也在跳的那种街舞”,结果立马答应了,现在每次上课非常积极,快到周末上课时间,自己还主动提醒我该送她去上课。有一次我说给她报个篮球班,柚子一口拒绝,我说罗罗姐也去哦,从不喜欢的球类运动的娃说:“那我也试试吧”……柚子才一年级,之前可能不知道考试分有什么意义,考过几次80多的,错题基本上都是马虎造成的(小学一年级题目难度很低),以前每次我跟她耳提面命的讲:“柚子,你要认真一点啊,考试多检查几遍”,她都是不以为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自打那次罗罗在家宣布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是98分以上之后,我发现柚子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最近的一次数学考了92分,回来柚子居然主动说:“妈妈,你多给我出点题做做,我下次也考98分以上。”我差点儿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当她用认真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强忍住内心欢呼的冲动,淡定的说:“好啊,罗罗姐姐每次可都是98分以上呢。”柚子说:“是的,我也要考98以上!”桃蛋妈读后感: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个人物作为参照物来仿效,在儿童时期,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身边的人。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引导很多时候都过于直白和教条,与孩子们的互相影响不同。孩子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爱好和共同语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贴近,更有认同感。善用孩子对大一岁孩子的崇拜心理,把“好好学习”的说教转移到她对“偶像”的认可和模仿上,孩子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看完柚子妈的故事,我看我也得给桃蛋找个“小偶像”了。作为家长,你怎么看?期待你的留言,更期待你的投稿。欢迎添加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