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蹦出特优产业致富路镇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清晨的镇远县清溪镇鸡鸣村云雾缭绕,穿村而过的?阳河安静地流淌,河岸边旁的大棚内却人声鼎沸,吆喝声、脚步声、哗哗声交织一片。“大家抓紧时间,今天中午之前装好车,晚上重庆的市民就能吃上咱们的牛蛙了。”在大棚间来回指挥穿梭的正是鸡鸣村牛蛙养殖基地的负责人王海仁。蛙池里,村民们齐心协力采用拉网的方法捕捉牛蛙,将牛蛙捞起再装进网袋里打包装车。60岁的鸡鸣村村民吴大妹正麻利地起网,以前从未接触过牛蛙的她在基地技术人员的培训下已经熟悉了牛蛙的生长习性,“我现在就在基地务工,负责捕捞和喂料,每天元的工资,还是比较满意的。”吴大妹乐呵呵地说。同样在养殖基地上班的村民王有才告诉记者:“在基地里上班,离家近还有稳定的收入。”养殖基地的发展,不仅增加了镇、村的集体收入,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像吴大妹一样在牛蛙养殖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天有20多人,自基地发展以来,已带动就业务工近千人次。今年春节过后,牛蛙养殖基地日渐忙碌,平均两三天就有一辆大卡车进村运蛙,“今天有1.5万斤运到重庆,我们的牛蛙主要销往四川、重庆、广东等地。”王海仁介绍到。年4月,看中鸡鸣村优质的水源优势和基础设施,王海仁在村里的13个大棚内安置个水池,并投放的蛙苗万只。经过几个月的养殖,在年下半年达到上市标准,日出货量1.5万斤左右,截至年底基地销售牛蛙万斤,产值万。近年来,牛蛙凭借味道鲜美、价格亲民、易于标准化等优势,逐渐成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美食。干锅牛蛙、泡椒牛蛙、啫啫牛蛙煲,都成为餐饮领域的热门菜品。而牛蛙养殖产业亩产最高可达3万斤至5万斤,可带动苗种、动保、饲料、流通、餐饮等多行业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今年牛蛙市场需求稳定,下个月开始,新一批的蛙苗即将陆续进场,预计有万只蛙苗落户咱们鸡鸣村。”对于未来发展,王海仁信心满满。看着眼前繁忙的村民,鸡鸣村党支部副书记唐正平很感慨:“村里引进牛蛙产业,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产,提高了土地和大棚的经济价值,带动了村民就业,一举多得。”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鸡鸣村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始终坚持培育特色养殖、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发展目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如何放大“特”的优势、壮大“产”的规模,让特色产业成“立村之本”,鸡鸣村以坝区优势,写好“特”“优”产业“大文章”。据悉,鸡鸣村石井坝区占地约亩,主要进行牛蛙养殖、非洲菊种植等产业;挂刀坪坝区占地亩,主要种植精品蔬菜;马营畈坝区占地亩土地,轮番耕种西瓜和时令蔬菜,确保了各企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利益实现最大化。年,鸡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余元,为周边余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切实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青溪镇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青溪镇将持续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在新征程上奋力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悦李佳琪编辑张云开二审杨小友三审赵勇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pz/76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