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而是就是要做
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
不做就要承担后果。”4月29日
张文宏再爆“金句”
“公筷公勺”倡议
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
那么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张文宏提出的灵*拷问
“领导给你夹菜,吃不吃”
又该如何解答?
00:17来源:新民晚报
近日,11位疾控专家做了个实验
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
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
↓↓↓
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专家们为此专门进行了一场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这个实验小组由11名疾控专家参与测试,实验在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分别是凉拌*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炒芦笋、咸菜八爪鱼和香辣牛蛙。
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并提前进行了取样保存。
为了保证科学性,11名参与人员都经过培训,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必须交替着吃。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用来第二次取样。经过小心翼翼的严格无菌操作采样后放入无菌样品袋并迅速存放到采样箱冷藏。此时大家已经等待40分钟。
用餐完毕完成取样之后,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出来后令人大吃一惊!
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菌落总数竟然相差那么多倍!!!
凉拌*瓜——“非公筷”组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组的将近3倍。
干锅茶树菇——两组菜品的菌落总数相差17倍!
炒芦笋——两组相差将近18倍!!
咸菜八爪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倍!!!
负责检测的专家表示: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
例如,夹过凉拌*瓜的筷子,再去夹盐水虾,就会导致两盘菜之间细菌交叉污染。
(一个小知识:凉拌菜没有经过高温烹饪,菌落总数一般都比高温烹饪过的菜要多。)
看了疾控专家这个惊人的实验
你打算开始用公筷了吗?
专家呼吁:在外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在此,专家们还是想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其实在多年前,
钟南山院士就曾大声呼吁,
↓↓↓
“建议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钟南山院士
公开报道资料显示,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使用公筷公勺,
佛山在行动!
3月2日,佛山市向广大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建设文明餐桌的倡议书”,呼吁市民朋友,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又卫生,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使用公筷公勺,建设文明餐桌的倡议书
全市餐饮企业,广大市民朋友: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在一汤一菜寒暄热闹间,筷来箸往也为病菌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成为亲友间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渠道。为阻断病*传播,建设文明餐桌,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我们倡议,全市各餐饮企业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各餐饮营业场所要开展文明餐桌活动,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要提醒、劝导客人使用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餐厅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
我们倡议,广大市民朋友要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在家吃饭要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各取所食,文明餐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和习惯。出外就餐时尽量分餐,不能分餐的也要使用公筷公勺,带动身边亲朋好友参与其中,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人有情,病无情,公筷公勺添感情。让我们及早行动,从细节做起,从你我做起,养成健康好习惯,形成文明新风尚,为战胜疫情加筷添勺。
佛山市文明办
年3月2日
3月2日,南海区也同样发出“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健康用餐的倡议书”,详情点击蓝字链接查看→就餐请使用公筷公勺!我倡议,我接力!
多放置几双筷子和勺子
增加不了多少购置和运营成本
却极大的改善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就餐方式
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
就能让全家人都更健康!
何乐而不为?
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
五一出游不能忘记疫情防控,
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
▼▼▼
03:36(点击图片看详细报道)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
来源:珠江时报综合杭州疾控、广州日报等
编辑: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