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顾名思义非原产地物种。它们来到异国他乡,要么是不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自然消亡,要么就是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而存活下来的外来物种,由于不在当地的食物链上,也就没什么天敌,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平衡,着实令很多国家头痛不已。
但是,它们撞上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有些物种也只有自认倒霉的份了。比如:小龙虾,非洲牛蛙等。不过,下面这4个外来物种,因其自身的某些特性,着实也让国内的吃货们束手无策。
令国内“吃货”束手无策的4类鱼鳄雀鳝: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南部,属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已生存1亿多年。一般体长1~2米,最大的可达米,为大型凶猛鱼类。
鳄雀鳝入侵国内时间已久。由于它们主要以其他淡水鱼类为食,一旦流入河湖,危害性极大。经常听说鱼塘的鱼莫名的失踪,最终调查,很多就是这货干的。这不,前几天,在广东惠州不就捕获了一条84斤重的鳄雀鳝嘛!
国内吃货不敢吃它的原因:
1,鳄雀鳝的牙齿,内脏,鱼卵都有剧毒,毒性不下于河豚鱼卵。虽然,它的肉没毒,但并没有什么食用价值。
2,它的全身布满硬鳞质的超硬珐5琅质鱼鳞,硬度与人的牙齿相当,想想就很恐怖。本人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博主,对付它要刀锤并用才行。
清道夫:“清道夫”学名“国王异型”,原产于拉丁美洲,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
它的生命力很是顽强,在太阳下暴晒脱水的情况下,只要时间不是很久,遇水还能复活。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一个没头的清道夫,竟然还在游动,甚是恐怖。
清道夫本就被称为垃圾鱼,体内有很多病菌,并且皮肤很硬,肉质非常粗糙。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博主,尝鲜清道夫,最后,差点没把锅丢掉。
食蚊鱼:食蚊鱼原产于美国,体长0~40毫米,为小型鱼类。因它擅长捕食各种孑孓,能消灭传播疟疾和黄热病病源的蚊子幼虫,因而被广泛移植于世界各地。
食蚊鱼,体型很小,除了一个大肚子,剩余的鱼肉很少。再加上,它们吃蚊子的幼虫,体内寄生菌也不少。这两点就让国内吃货们比较忌讳。
野生罗非鱼:罗非鱼——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由于其罗非鱼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能力强等特点被引进国内。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温度较高的地区,以池塘精养为主。
估计有些朋友们就有点诧异了,罗非鱼不是肉质鲜美,骨刺也不多,算是一道美食呀!为啥不能吃呢?实际上,我们食用的大都是养殖的品种。
由于罗非鱼生存能力极强,即使在污染严重的污水口都可以繁殖生长。在这些污染的水域,罗非鱼体内很容易吸收各种有害的物质,例如:铅,汞元素。所以,野生的罗非鱼最好不要使用,当然了,如果野生的水资源好,那就另当别论了。
石头我本人,以前在广东打工时,工厂旁边就有一条河,医院,这里面的就是罗非鱼很多。如果在其它地方钓不到鱼时,我就到这个里面钓钓,看看漂,过过手瘾。但是,在这里面的钓上来的罗非鱼,我不会带走的。
为什么要引进这4种鱼?利益引进:这点在罗非鱼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罗非鱼(非洲鲫鱼)因其生长快、食性广、繁殖力强、病害少、肉质好、产量高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的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罗非鱼因以上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素有“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之称,近年已成为养殖、加工、出口的热点之一。
观赏鱼引进: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有着基数不小的喜欢养观赏鱼的人群(具体数量查询不到)。而在这些人群里,不乏有喜欢猎奇的人,他们喜欢把稀奇古怪,甚至非法的鱼种买来饲养。比如:清道夫,鳄雀鳝。
为某种目的引进:就像美国引进的亚洲鲤鱼。当初引进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泛滥的藻类等水生植物,虽然藻类得到控制,但是,亚洲鲤鱼没有天敌,进而形成了泛滥之势。引进食蚊鱼也是同样的原因。
这4种鱼为何会泛滥?随意私自放生:就像鳄雀鳝一样。据说是因为这种鱼来者不拒、“大小通吃”,进而也希望饲养者自己也像它们一样大小通吃、财源广进,因此给鳄雀鳝起了一个很吉利的名字——“福鳄”。而有一些人把它买回家饲养、观赏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兴趣。
和养鸡养鸭不同,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在它们长大后,对它们失去兴趣,不舍得帮它们结束鱼命,更多的选择随意放生,让它们自生自灭。殊不知,有些物种一旦就入了河湖,因为没有天敌,最终导致它泛滥成灾。鳄雀鳝,清道夫泛滥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养观赏鱼爱好者的“杰作”。
养殖逃离:就像罗非鱼一样。本来引进是为了人工养殖获得利益。但是,养殖过程中,总会有一小部分罗非鱼因为河水暴涨等原因逃离到附近的河湖里,再加上它们的超强的适应和繁殖能力,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引种考虑不周:这点在食蚊鱼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当初引进食蚊鱼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大量消灭蚊子幼虫,但却忽视了它们它们剽悍,脾气急躁,攻击性强,食谱广等特性。
另外,食蚊鱼还具有其独特的繁殖方式和超强的繁殖能力,最终导致数量剧增。
写到最后:综上所述,上述4个鱼种的泛滥,人类是操纵者,同样也是受害者。最终因对这些物种的了解不够深入,法律意识的淡薄等因素,导致泛滥成灾。
另外,加强和规范外来观赏鱼类的管理与宣传工作,同样也是一项极其迫切的事情。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码字不易,如果您感觉我说得不错,就请点个赞,添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