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翻热市场,牛蛙品牌商们寻求占领

在“好吃”的中华餐饮文化中,想要享受味蕾盛筵这一最终结果,就必然需要承受中国人讲究“锅气”、食材精选和调味手法变幻莫测的“大山”。而当下年轻人疯狂忙于生计,更多的时间间隙,不得不追求懒宅而放松的生活方式,那么中餐繁杂的工序,便成了他们踏入厨房的阻碍。预制菜也就是透过这个空间差再度翻热市场。

咖喱鸡肉、鱼香肉丝、扬州炒饭、罗宋汤,在工厂通过做熟、速冻的预加工,分装成小袋,消费者只需经过简单烹饪或是加热,即可作为日常三餐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盛盘上桌,有的甚至是撕开包装即可食用。与方便面、休闲食品不同的是,不仅便捷,其口味和现做的也不相上下。

而在人们较为熟悉的品类之外,近年牛蛙也凭借新奇的属性和肥美鲜香的口感俘获消费者舌尖,成为餐饮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成了水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有数据显示,年,全国牛蛙养殖产量增长至60万吨左右,养殖遍布10多个省份,涌现出了近4万家门店,带动上下游百万人就业,形成一个近亿元的市场规模。

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围猎中,牛蛙赛道细分雏形越来越明显,从干锅、炭烤到火锅、老卤,小品类大竞争,牛蛙品牌商们不得不开始寻求占领这千亿市场的超车道。

众所周知,想要做预制,生鲜产品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养殖抗菌、屠宰加工、产后保鲜等主要环节的食安保障。

而牛蛙养殖产业规模发展至今,工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养殖产出不在话下,其水产研究技术也早已得到了新的突破,双重策略加持下的“无抗”牛蛙让供应链食安保障不再是难题。

不仅如此,当下牛蛙生产中不仅可以做到利用恒温加工车间确保活蛙宰杀时的环境温度达到一定水平,为牛蛙品质维稳,还可以采用到液氮速冻等冷藏冷冻工艺与天然植物保水技术等,对牛蛙进行“锁鲜”处理,锁住水分、锁住鲜嫩好口感。

但是,在牛蛙宰杀中,因为其个头相对较小,现有的家禽屠宰分割流水线、生猪、牛、羊屠宰分割流水线等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牛蛙屠宰加工中,所以,手工去皮、去内脏等的粗加工方式仍是主流。年冻蛙行情处于高位,但牛蛙加工量不到5万吨,占养殖总量的8%,产值不足10亿元。冻蛙与活蛙口感差别明显,因而主流餐饮品牌采购食材都以活蛙为主。

那么,活蛙如何达到无菌、保鲜,名正言顺的跳入预制菜牌面,就值得各商家深思。

预制菜在懒宅经济时代翻红已然成了必然,那牛蛙产业能否尽快优化粗加工改良预制保鲜,搭上预制菜的东风,完美的完成超车任务呢?拭目以待。#牛蛙#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zz/799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