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13706953.html今早带娃一起逛菜市场,娃看到一框框的田鸡,产生了好奇,问我能不能抓出来看看。无奈之下,只好买了两只。娃目睹了整个生剥田鸡皮的过程,面色依旧不改,反而直嚷着要吃。我寻思着怎么也不能辜负她的这个心愿啊,便尝试着做起来,谁知娃这一试,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田鸡不是鸡,而是蛙类,其口感类似鸡肉。蛙类体脂含量极低,兼具高蛋白,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常见的可食用蛙类有田鸡、牛蛙等。其中,田鸡也叫虎纹蛙,我国自古有之;而牛蛙可是外来物种,我国年才引进,牛蛙的个头要比田鸡大。世界上第一个吃蛙的人已经无从考据。但我国秦汉时期,便有吃蛙的记载了,这时候的蛙也主要指田鸡。汉代时期,蛙肉流行于贵族之间,被用于宗庙祭祀。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甚至将蛙肉列入御膳之中。到了唐朝,蛙肉的地位急转直下,已经变为穷人的食物了。唐代大诗人李贺在《苦昼短》中也曾感叹过“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但是,宋、明两朝,食蛙的热情又在上流社会中得以复苏,比如明熹宗,非常喜欢吃炒田鸡肉。明代程敏政诗云:“菱角石榴鲜可爱,田鸡水鳖味尤佳。”蛙类现如今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目前市面上多为干锅、香辣、碳烤等做法,味道浓郁。但是给小孩子吃,不需要这么重的口味,于是我便琢磨着用家常做法来做,既能保持蛙的营养,又保持了蛙的鲜味。如果能买到牛蛙,建议用牛蛙来做,毕竟个头要大点,肉也多些,但我这边只能买到田鸡,也只好勉强用田鸡来做菜了。家常炒田鸡田鸡两只、青红柿子椒各半个、大蒜1个、生姜1小个盐、料酒、生抽、蚝油、糖第一步:清洗田鸡并腌制半小时。市场上已经大致将田鸡处理好了,不过要小心田鸡的内脏还粘连在了肉上,需要仔细清洗干净。清洗完毕后,在田鸡身上抹上料酒、少许盐腌制半小时。第二步:准备配菜。将柿子椒洗净,并将籽儿除掉,切块备好。柿子椒没有辣味,但是其籽会带一点微辣,给孩子吃,尽量还是避免。其次,将大蒜、生姜去皮切片。第三步:起锅烧油,待油温升至7成熟,倒入备好的蒜片、姜片,待蒜与姜微微焦黄时,倒入腌制好的田鸡。田鸡注意用手挤干水分后,再下锅,避免锅内水分过多。第四步:待田鸡煸炒至八分熟,加入一勺生抽、一勺耗油与少许糖,继续翻炒。第五步:加入柿子椒,与田鸡一起翻炒均匀,撒少许盐出锅。本次是给孩子吃,因此没有放特别辣的辣椒,而选用的柿子椒。柿子椒维生素C丰富,又没有辣味,与田鸡同炒,不仅能够增添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丰富微量元素。炒制过程中,仅加入生抽、蚝油、盐等简单调料,能够激发出田鸡本身的鲜味。重口味的田鸡虽然好吃,但是不适合孩子吃,因此推荐大家日常可以做这款炒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