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夕孤寡到基金牛蛙凭什么悲伤蛙一而再

来源:时刻头条

  表情包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于互联网信息交流中,而表情包之所以能够被大规模使用,除了图片本身的“萌”“可爱”属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一张小小的图片里折射出日常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传播共振效应。以年七夕节火遍全网的七夕孤寡蛙为例,短短一句孤寡,道尽当代青年忙于工作,忽略个人感情发展的现状,而这种“您的好友为您点了一只七夕蛤蟆”,看似是朋友间的调侃,细品之下其实是满满的自嘲,也因此引发更大的共鸣。

  无独有偶,在春节后基金市场行情下跌,投资者收益惨淡的背景下,各类调侃基金的段子与表情包应运而生,最终在3月22日,再次由基金牛蛙的表情包图文推向舆论高潮,依然是熟悉的青蛙,熟悉的朋友和熟悉的操作,只不过这一次青蛙由绿变红,叫声从孤寡变成了牛哇,也真正的叫出了大众所关心的热点。截止3月23日早,新浪微博“基金牛蛙”在热搜排行榜第18位,话题阅读量1.4亿,闲鱼、淘宝平台搜索“基金牛蛙”,也可看到匆匆上架的几十款产品以及多则三位数、少则两位数的用户成交。

  悲伤蛙PEPE,这只画风略显粗糙,悲伤中带着一丝嬉皮的青蛙,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两次“出圈”,有人说是它选择了对的时间和对的话题,也有人说是运气使然,但事实上任何的量变产生质变,都来源一场厚积薄发,悲伤蛙的脱颖而出,也毫不例外,尽管对于爱闪工作室——悲伤蛙大中华区独家运营伙伴而言,一切更像是用户及市场的自然选择,尊重用户对IP的喜爱,也是官方给出的答案。

  人类的悲欢虽然各不相同,但人有悲欢却是一种天性,以不同的方式去抒发,往往也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些人在从悲伤蛙的眼中窥见无奈,也有些人将它定义为悲伤到极点的自嘲,还有人认为悲伤的表象之下是对生活的乐观与坚持。当ta们在谈起悲伤蛙的时候,代入更多的往往是自己,这也成为悲伤蛙在诸多IP形象中长盛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相较于“迪士尼在逃公主”等热门IP的二创应用于表情包,悲伤蛙有着天然的优势,二创与否,都更贴近每个人心底的情绪,如果用心去留意,也不难发现悲伤蛙曾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明星、知名艺术家、电子竞技主播的生活中,也真的应验了那句“悲伤那么大”,在情绪的低谷,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只悲伤蛙。

  如果以区块链的思维来分析,悲伤蛙毫无疑问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产物,诞生于网络流行文化,又从网友的集思广益、二次创造中不断丰满自己的形象,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号召力。因此,即便作为手持运营权的独家官方,爱闪工作室对于这一波网友大面积改色再创作的态度依旧表现了极大的尊重:欢迎网友积极二创,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悲伤”,看似佛系的背后,更是运营方对IP生态的深度理解,以及深耕运维IP长久活力的策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zz/427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