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只牛蛙被过往娇养经历所困住,即使死里逃生,也没能活出自己的生活。
父亲去世前夕,口味变得异常独特,一会儿想吃*鳝粥;一会儿想吃鱼;一会儿想吃牛蛙……虽然知道此时的他对于吃食难以下咽,但为了不让他失望,还是满足他所有的要求。
四只牛蛙也因此来到了我们家,来的时候每一只都肥肥胖胖的,虽然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好看,甚至有点丑。
牛蛙的来临不能挑起父亲的味蕾,他没有再提起这类食物,所以我们也就放任养着,也许是不喜欢井水的味道,也许换了新环境让牛蛙无所适从,三只牛蛙相继翻起了白肚子。
直到父亲去世,牛蛙也没能在我们家成为餐桌上的食物,看着孤零零的牛蛙,总是活蹦乱跳的想要逃跑,它也许想要挣脱网袋的束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们也无意为难,决定放它自由。我们将它当到靠近田野的菜园子,让它开始它的新生活,它可以拥有不一样的生活。
从此我也不再记起它,毕竟它只是在我人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而且此时的我根本无暇他顾。
过了半个月,跟母亲去菜园淋菜,突然看到水缸中的牛蛙,我惊叹不已,母亲说它已经在这里生活半个月了,从不离开这个罐子方圆一米,出太阳就躲到水里面去,清晨或者晚上太阳下山以后,就跳出来溜达。想着菜园子蚊虫颇多,它也不至于挨饿,也许这个地方也是它不错的选择。
牛蛙也因此成为了逛菜园子必看项目,因为知道它的存在以后,总想了解它的现状,我们也想,也许过几天它就有更好的去处,就不会再待在这里,毕竟它属于最广阔的天空,而非菜园子。
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它仍然滞留在那片地方,只是最近母亲薅了几棵睡莲回来,用盆子养在菜园,牛蛙的行动范围也由此而增大,每天清晨在菜园子摘菜,总能看到它在睡莲盆里观望这个世界,而它的世界也就只是它目光所及之处,仅此而已。
今天上午,母亲拍了一张牛蛙的现状图,发现牛蛙已经变得非常瘦小,身子就如被皮包裹住,再不如过往圆润可爱,脑子不得不转动思考,它到底是怎么了,为何会如此瘦骨嶙峋,风吹即走。
看着如此状态的牛蛙,好像瞬间明白了它会出现这样子的原因,这也是它必然会出现的结果。放它自由它不一定自由,毕竟在它出生开始就已经给自己划定了命运—成为别人餐桌上的一盘菜。
它们从小被饲养员娇养,吃玩全在人的安排之下进行,他们或者时根本无需思考吃穿用度,所以在这样子的状态下,它们也就很根本不会存在生存技能。
当它获得自由,它也许过得并不快乐,过往那些想要逃离牢笼的冲动变得异常的可笑,它也许会嘲笑自己的无知,因为如果让它独立于这世间,它根本没办法生活下去。那些我们自以为本能捕捉蚊虫的技巧,在它看来也许是登天一样难以学会;那些我们以为的自由翱翔于天地,在它看来只会寸步难行不敢踏出步伐。
也许,过往它的生存完全依靠这一缸一盆的水,但是水永远无法满足身体技能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表现在它的身上,也就出样了现如今皮包骨的状态。
其实无论是牛蛙,或者是人,如果从小被家人娇生惯养,身上毫无傍身技能,当出入社会的时候也会无所适从,无法独立生活,当面对困难挑战的时候,只会逃避的躲回供养他们的温床,让他们帮忙解决,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变得异常不安。
所以,不要让娇养,成为你止步不前的温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天需要独立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永远依靠他人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事情,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具备该有的生存技能,拥有克服困难和迎接挑战的勇气。当然我们的未来拥有一切的可能,也不要轻易的设限自己应该怎样,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该怎么样由我们自己说的算。
牛蛙可能再也走不出这一片方圆,它也不敢离开这片菜园,也许它的宿命就是慢慢地等待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