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丨王大横保持人民情怀

日前,在水城县发耳镇国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牛蛙养殖场外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蛙声,发耳镇新光村村民陆学兰一边割草,一边巡查有没有逃出网篱的牛蛙。

“每个月元的工资,还供吃。”陆学兰在牛蛙养殖场负责管理工作,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每周可以休息一天,工作很轻松。

国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叫陆国高,他告诉记者,正是在市人大代表、新光村*支部书记王大横的动员下,他通过学习,实现了创业。

王大横(左)到国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牛蛙养殖情况。

年,王大横动员陆国高参加了一期种植培训,还让他到村里的农村书屋借阅农村实用技术类书籍。后来,陆国高将牛蛙养殖的书借回家学了一段时间,逐渐掌握了牛蛙养殖技术。之后,他投入60余万元,流转土地20亩,买种蛙、建蛙场,全身心投入牛蛙养殖。

目前,牛蛙养殖场共有4名村民负责管理工作,其中2名是贫困户。“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养殖规模,计划扩大到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增收。”陆国高说。

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王大横立足实际,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寻找致富“金钥匙”。他到文化部门要项目,建成发耳镇第二个村级农家书屋,并由个人出资买来部分相关书籍,组织全村*员干部进行学习;邀请各级农业技术专家到村对村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培训余人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培训,共培训村民余人次,帮助余人掌握了科技实用技术,帮助12户种植养殖户创利24万余元。

同时,王大横还将多年积累的养蜂技术无偿教给村民,并多方协调,投资32万元建起了凉都蜜露蜂蜜加工厂,形成“支部+工厂+协会”(即:村*支部负责组织农村*员干部学习*策、法规知识,工厂负责对蜂蜜进行深加工,合作社负责现场技术辅导,负责组织科技示范户、会员、群众学习技术等)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养蜂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人,在新光村新坪组发展蜜蜂养殖6箱,产品已进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超市,每年可创造利润万余元。

王大横还依托新光村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等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引进美国黑李、广西甘蔗等6种新品种,在新光组发展0亩早春蔬菜基地和亩常年蔬菜基地,年创收余万元。

“刚召集*员开了一个会,准备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三变’模式,发展亩柠檬柚种植,目前已经丈量土地94亩。”王大横说,作为人大代表,他当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未来,他计划用两年时间,将新光组、发启组的荒山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杨梅、桃子等水果种植,加快全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来源:微凉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zz/648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