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窃喜猪肉降价时,淡水鱼正悄悄涨价!
近日,淡水鱼涨价登上微博热搜。涨价有多厉害?千岛湖鱼,自春节后到4月份每斤涨了3元,而3元意味着成本就涨了35%;鲤鱼,之前是3-5元,现在也涨价到了8-9元。近日,活鲤鱼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大约13.5元/斤。半年时间,鲤鱼的价格连续翻了4.5倍!
面对淡水鱼大幅度涨价,采购成本也在增加,餐厅按理也应该相应提高菜品价格来维持成本,但现实是没有餐厅敢涨价,就怕消费者不买单,反而造成更大损失。因为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而餐饮品牌的集中度相对较低,溢价能力尚弱,于是陷入了不调价等死,调价找死的两难境地。
淡水鱼的涨价,与成本上升、产量减少脱不了关系。一方面,疫情造成进口鱼量减少,国内因疫情需求收缩养殖面积产量也随之减少,但由于代表着“健康和高端”的牛肉食材,近半年经历了只涨不降的趋势,价格高居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健康又便宜”的鱼类食材作为“替代品”收获了消费市场的青睐,造成了供需关系的不平衡;饲料原料的上涨又导致养殖成本增高进一步拉动了鱼价,再加上进入休渔期,淡水鱼供应青*不接,让鱼价一涨再涨。
目前看起来,牛蛙和黑鱼涨价最为严重,其它需求量的淡水鱼也都有不同幅度的涨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鱼类食材或许是价格关卡的“最后一道防线”。继猪肉、牛肉等食材经历了价格反复的起伏和波动后,鱼类食材的价格爆发,预示着餐饮食材进入全面涨价时代。
全面涨价的食材对于正在经历疫情考验的餐饮业无疑又是一道重击。发展供应链已经成为了餐企的共同认知。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餐饮来说,除了依仗现有已经成熟的行业供应链网络,仿佛并无他法。
加入摊上小市吧。“集采集供”的服务方式,可让入驻的所有商户共享媲美大品牌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在保障原材料质量同时保证食材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采购成本。考虑到小店主的现金流紧张,摊上小市更推出了“先用菜,后付款”的优惠*策,购买食材无需垫钱,等待营收后再结算,使用多少付多少,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款项。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