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洲牛蛙饲养心得

自从去年6月份接触非牛以来,一直对这个品种非常喜爱,几乎每天都要看看。一晃饲养非牛也9个月了,虽然初入蛙坑,但手上的几只非牛还是非常争气的,一直没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也没出现死亡情况,下面说说饲养非牛这段时间自己总结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非牛的确很皮实,但不代表不需要合理且合适的饲养环境,环境决定着能否生存、是否健康,任何动物都一样,饲养环境是重中之重,在不同阶段,我会给非牛更换不同的环境,常接触动物的人会知道,动物生长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所以在日常喂食方面不同阶段也会有所调整,下面说的关于喂食频率和消化之类相关内容均在环境温度保证在25-28°为前提下的为基准。

苗子阶段(3cm左右):大部分蛙友也都是从苗子开始接触,因为价格便宜,我也不例外,苗子阶段我的饲养环境是30*20*15cm的整理盒,生化棉和一个水盘。苗子很活跃,有一定的跳跃能力,所以如果环境没盖子的话 高度在30cm左右。苗子阶段比较脆弱,所以我采用干湿分离的饲养环境,可以避免一些水的问题也方便清理,事实证明并不影响蛙的状态和生长。

食物主要以*粉虫为主,杜比亚蟑螂为辅。再次声明,*粉虫不是*药,我的三只非牛苗子都主要喂食*粉虫,手上的龟、守宫、其他蛙类也会将*粉虫不同程度的加入到食谱中,均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当然,饲养非牛,*粉虫只是过渡阶段的食物,除此以外可以选择的还有蟋蟀、蚯蚓和饲料鱼,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我苗子阶段几乎是每天喂食,每周补充两次钙粉和维生素。因为这时候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代谢速度很快,基本当天或者隔天就会排便,营养摄取要跟得上,这时候千万要注意补钙,骨架的底子要是打不好,一味的催肥,会为以后埋下隐患。

二、幼体阶段(6-8cm):这个阶段非牛的生长速度还是很快,我也是每天喂食,不同的是我会相应调整食谱,减少面包虫的比例,增加杜比亚的投喂量,而且会偶尔投喂乳鼠和大麦虫,钙粉和维生素依然每周补充两次。空间要稍微扩大一些,增加运动量,我用的是40*30cm的整理盒,垫材用的是红土。个人感觉效果不错,蛙的状态也很好,缺点就是蛙经常出入水盘,将红土带入,看起来很脏,要经常换水,红土有一定保湿作用,蛙可以尽情的挖坑。

三、亚成体(8-15cm):在这个阶段我会从新调整环境,60*40的空间饲养1-2只非牛比较合适,垫材采用中粒赤玉土,放置一个大水盘,水盘的标准保证能完全容纳两只蛙进去泡澡,高度保证能将蛙趴在里面身体有一半能浸泡在水里就行。这种饲养环境还是干湿分离的模式,赤玉土颗粒相比于红土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好的包裹住粪便,不会过多的被蛙带入到水盘中,也可以满足非牛挖坑的习性。在喂食频率上也有很大调整,每周喂食3次,食物首先用大麦虫替代*粉虫,加大杜比亚蟑螂在食谱中的总比例,除此之外带毛的小白鼠、脱毛鹌鹑苗和林蛙也在食谱中,但只是偶尔喂喂,钙粉和维生素每周添加一次。

四、成体(15cm以上):我目前 的一只吻肛长度约15cm,到这么大之后饲养60*40cm的空间只能养一只了,垫材还是用的赤玉土,食谱基本没变,只是把喂食频率调整为每周两次,每周补充一次钙粉和维生素。这时候的非牛活动量很小,你会发现常待的位置基本就是在箱子角落和水盘,如果喂食比较大的小白鼠后,建议停喂一周,根据我的观察,非牛会分2-3次才能完全排泄干净,而且小白鼠的脂肪含量较多,所以喂食频率应适当延长。

养了这么长时间非牛,真是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下面说说我总结出来的几点原则。

一、环境方面:布置环境的原则就是空间够大、布置合理、维护方便。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还用了LED照明灯,利用定时器控制开启,营造日夜光差,白天的时候非牛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夜间我用的陶瓷加热灯,不过这里我推荐用夜灯更适合,但夜灯接温控很容易损坏,方便起见我还是选的陶瓷灯,环境温度保证在25-28°,非牛的状态一直很稳定。至于垫材,赤玉土是我认为目前综合效果 的一款垫材,因为成体后非牛的排尿量很大,赤玉土本身吸水效果好,配合加热灯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有效包裹粪便;不会被带入到水盘中;可以挖坑;不怕误食,吃进去的颗粒遇到水分会变软被分解,随后被排出体外。缺点就是价格稍高,但可以反复使用。除了用垫材还可以使用一些隔水板、保湿毯之类的东西,缺点就是粪便不及时清理容易被压扁,而且不吸收尿液容易有味道,还可能对脚趾生长不利。如果不喜欢铺土类的垫材,那宠物纸尿垫会是不错的选择,我之前用来养过蟾蜍,缺点就是要定期更换。

二、食物方面:喂食的总体原则就是根据个体控制喂食频率,少食多喂,食物要根据个体大小做相应的调整。喂食频率建议8cm以下的个体每天喂食,8cm以上个体每周2-3次,成体每周1—2次。钙粉和维生素的补充根据个体大小不同每周1—2次。至于食谱,我主要以虫类为主,哺乳类、鸟类和两栖类为辅。

养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我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下面具体向大家说说。

一、混养:同一时期买了两只苗子,一只比另一只略大一点,我之前看很多人,包括商家都是混养,到家后我也没急着分开,结果有一天回家兴致勃勃的去喂蛙,结果发现盒子里只有一只非牛了,看它肚子撑得的大大的,不用猜,一定是把另一只打牙祭了。这里提醒大家,不论我这个是不是个例,苗子时期几乎同等大小的个体有条件还是分开饲养,以免发生我这样的悲剧。

二、空间:空间对非牛很重要,但并不是空间越大越好,我有一只母非牛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在5cm的时候,正好家里还有个环境空着,于是决定给它搬家,从35*25cm的环境搬到60*40cm的环境,结果出现了拒食,本以为环境突变拒食正常,过几天就好了,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牛依然拒食,状态很不好,后来决定换回到原环境,出乎意料的是几天后就开食了,现在已经8cm了,再次搬到了大环境并没有出现拒食,所以过大的环境如果养太小的个体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环境的空间 根据蛙的生长逐渐扩大。

三、环境的布置:我手上 的那只非牛出现过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环境没换,我只是把水盘换了下位置方便日常换水,环境才60*40cm,对于吻肛13cm的非牛来说并不算大,结果这货竟然找不到水盘了,蜷缩在一角,身上已经形成保护膜,刚开始给我吓坏了,我以为生病了,后来我把水盘放到原来的位置,把蛙放到水盘里,结果几天后蛙就恢复了往日的状态,从那以后水盘的位置就没有再动过。

除了给我带来的快乐和问题外,我也总结了几点小技巧,下面分享给大家。

一、喂食:喂食除了选对食材,还有喂食时间,大家都知道蛙类大部分都是夜间出没,所以我喂食时间安排在晚上,这点更符合蛙的习性。在投喂方法上也要有点技巧, 别直接放到非牛嘴边让其进食,非牛又不是角蛙,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 采用“溜蛙”的方式来喂食,哪怕只是偶尔为之,可以使蛙保持灵敏,养成喂食习惯之后只要食物一放进去蛙就可以 时间发现。还有就是可以增加运动量,几乎所有动物都一样,动起来总是有好处的,增加运动量除了可以促进肌肉生长,保持良好体型外还可以有助消化,尤其是经常喂脂肪含量较大的食物,这点尤为重要,相信大家在网上视频中看到过,很多非牛虽然看起来个体很大,但并不灵敏,爬行和捕食的准确度和纪录片里呈现出来的状态根本是天地之差,所以这里也提醒大家,非牛虽然以体型作为大家饲养的原因之一,但别牺牲健康来换取生长速度,不过过度进行催肥,过快的生长速度和过多的脂肪只会减少蛙的寿命。

二、环境:我的饲养环境有提供照明灯具,刚开始还设置了躲避,想着可以让蛙在白天选择光线明暗度不同的区域栖息,增加安全感。不过后来经过多次观察,非牛对躲避的利用率比较低,躲避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反而还占用了一些空间,非牛更喜欢在箱子的一角把自己半埋起来闭着眼睛休息,后来就果断撤掉躲避了。不知道苗子是否能对躲避的利用率大一些。

三、日常观察:平日里除了喂食,也没少对非牛进行观察,几乎每天都要看上一看,我饲养动物很大一部分快乐来源于日常对它们的观察,我建议大家也这样,平时的观察会让你更了解你饲养的动物,对以后有很大的好处。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有一天我发现非牛白天在角落里睡觉竟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有时候半睁眼睛。非牛大部分时间都是晚间出没水盘,但白天有时候也会去水盘,例如非牛吃完食稍后会去水盘补水,隔天白天也会去水盘呆上好久,排泄大多时候也是在水盘。这说明非牛在进食后和消化中需要大量补充水分,请大家在喂食后及时供给干净的水源。

四、环境维护:为什么之前让大家提供足够大的水盘呢,因为非牛在固定的环境下会形成在水盘排便的习惯,有一个大水盘会给你以后在维护方面省去很大时间,我平时除了给水盘换水和清洗水盘外基本没什么可做的了,垫材上基本没有粪便。虽然省时省力,但有一个缺点,一旦蛙排便后没有及时清理,粪便泡久散开以后味道会很大。不过当喂食有了规律后,通过几次观察你就能判断出来大致的排便日期。

五、温度和湿度:饲养温度 不建议低于20°,正常温度保证在25—30°之间,非牛的食欲、消化效率和精神状态为 。至于加热方式我推荐用加热灯配合温控更为合理也更安全。至于湿度这里指的是空气湿度,虽然干湿分离的环境有很大优点,但不说明非牛就不需要空气湿度,首先如果你用土类(包括颗粒类)作为垫材,过干的状态下会有粉尘,虽然环境里有水盘供蛙补水,但空气湿度还是很干燥,蛙在呼吸的时候会对呼吸道有一定损害,而且也会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我建议偶尔喷点水缓解一下空气湿度,喷水的多少取决于你使用垫材的特性和厚度,例如我用的赤玉土,我只会把中上层的土喷湿,在加热灯的作用下,水分会逐渐增发到空气中,缓解空气湿度过低的问题,但我 不会让垫材全湿或者过于潮湿,这个还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尝试,掌握这个标准。

可能说了这么多看起来没什么深度,本人也是刚入坑,蛙龄不过一年,积累的就这么多,以后有什么经验还会继续跟大家分享。饲养动物,能养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饲主的态度和用心程度,真正喜欢动物的人一定不会止步不前,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原文发表于年3月份

内容仅供参考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ejk.com/afhhy/53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