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6月5日的消息,我国生态环境部于近期发布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该公报指出了目前我国面临着的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经过排查,暂时确认了超过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七十多种已经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那么这些物种都来自哪里?它们是如何进入中国的?下文将带大家一探究竟。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是怎么进入中国的?
通过南京环科所副研究员马方舟对中国最新生态环境情况公报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少问题的答案。据了解,在超过个入侵物种中,超过半数是植物种类,动物种类只占到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是菌类和微生物。从入侵物种的原产地来看,源于美洲的入侵物种较多,例如公众所熟悉的巴西龟、福寿螺、牛蛙等等。
至于这些物种是如何进入我国的,马方舟研究员表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主动引进,另一种是无意引进。前者比较好理解,就是我国一些地区出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或观赏价值等原因从国外引进物种,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茼蒿、曾用于防风护堤的大米草。后者则是通过游客行李箱携带、国际贸易等方式进入我国。
这些物种之所以会造成入侵之势,除了和物种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环境因素有关之外,还与人为因素有关,例如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外来物种逃到了野外进行生长繁殖;或是为了观赏价值而引进物种,但后来又对其弃养,导致外来物种流落到野外。
入侵物种会给中国的生态造成什么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既有可能对农业、林业造成危害,也有可能对畜牧业、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以松材线虫为例,这种昆虫是通过无意引进的方式进入中国,它一旦在一片松树林里“落户”,那么整片松树林都有可能遭殃。
因为松材线虫会导致松树患上一种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该疾病被称为“松树癌症”。一种昆虫就足以毁灭整片树林,可见外来入侵物种存在多么大的危险性。
如何有效地防范潜在的物种入侵风险?笔者如是说
实际上生物入侵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入侵现象频繁发生的确需要引起注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行,国家应该在边境检查方面更加严格。同时事业单位、组织和机构在主动引进外来物种前,要充分分析和考虑它可能给生态环境造成的问题。
有机会出入境的中国公民在预防外来物种入侵上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到国外旅游的时候不要因为某个物种具有观赏价值就带回国。同时建议回国前检查好自己的行李箱是否携带了外国物种。只有国家、社会和个人齐发力,减少外来物种入侵才成为可能。
参考资料:
环球网6月5日《多种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