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多达余种,小龙虾、水葫芦、清道夫、鳄雀鳝等都被大众所熟知。
可在这些入侵物种中,有一种物种是入侵最为成功的,它在南方水系盘踞40年,混得可谓风生水起。
但就是这样一种入侵物种,名声并不是太大,主要是人们常误会它是草鱼。
01、入侵最成功的鱼类提起草鱼,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它是“四大家鱼”之一,餐桌上常常见到,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存在。
但有一种鱼,它的外观、生活习性都和草鱼比较相似,如果第一次见识,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误认为是草鱼,它的名字就是麦瑞加拉鲮。
麦鲮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种,原产地位于印度、孟加拉等附近海域。它的鱼身比较长,身形近似圆柱形,背鳍处分叉为红色。
麦鲮和草鱼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睛,草鱼眼睛为黑色,可麦鲮则为红色。之所以说它是最成功的入侵物种,还因它在珠江水系已泛滥成灾。
年的一次科研调查中,研究人员对珠江鱼类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捕获了尾鱼,其中外来鱼种多达种,占比高达15.8%。
但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多种外来鱼种,其中麦鲮数量多达尾,占比多达50%,反而一直被认为泛滥的罗非鱼为尾,还是输给了麦鲮。
不少钓友吐槽,自己在珠江钓鱼之时,总容易钓上麦鲮鱼,其钓上来的频率远超四大家鱼,尤其是在西江、北江、东江,麦鲮数量更多。
有钓友一开始不认识麦鲮,在朋友圈炫耀钓到“红眼草鱼”,拿回家吃了发现超级难吃,后来才知道这是“孪生兄弟”麦鲮。
其实不光是珠江水系,麦鲮如今已霸占整个南方水系,就连在江浙等沿海省份,也出现了麦鲮的身影。
02、麦鲮并非入侵物种?在印度,麦鲮的地位非常之高,被称为“四大家鱼”之一,和我国的草鱼地位相似。但有说法称,麦鲮并非外来入侵物种,因为它是中国自主引进而来的。
原来,80年代之时,我国大搞渔业养殖,再加上水产养殖技术成熟,开始疯狂引入外来物种,以期开拓国际市场。
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些引进的物种被称为入侵物种,可当时国人对外来物种的警惕性没那么高,认为引入外来鱼种可丰富我国的水系多样化。
在这一期间,罗非、埃及鲶、麦鲮等一系列外来物种均被引入,但40年来麦鲮活的最为潇洒。
我国最早是在年引入麦鲮,当时对麦鲮的习性并不了解,引进原则是将其当做经济鱼种养殖,方便开拓国际市场。
引入国内后,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养殖试验,发现麦鲮对环境适应性非常强,可以大范围养殖,于是乎很多养殖户开始大量养殖麦鲮。
然而,南方夏季自然灾害比较多,如洪灾、台风,这些自然天气使得养殖场的麦鲮趁机出逃,并凭着极强的适应性,很快就在野外水域适应起来,经过40年的繁殖,它已在南方各大水域生存繁殖。
很多人比较好奇,才短短40年,麦鲮为何有这么强大的扩张能力?它又为何无法入侵北方水域?
03、麦鲮鱼的生活习性麦鲮鱼作为一种经济鱼种,当时之所以被引进,还因它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生长能力。
麦鲮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对任何食物都来者不拒,不管是浮游生物、植物还是鱼类,都会成为麦鲮的美味午餐。
在珠江水域,这些食物可谓是十分丰富,为麦鲮提供了十分优质的食物来源。
而在南方水域,麦鲮可谓是如鱼得水,其原因就是温度刚刚好。作为亚热带鱼类,麦鲮鱼无法生活在低温水域,一旦水温小于12℃,它的行动将会十分迟缓,失去觅食能力。
一旦水温小于7℃,那麦鲮鱼的心肺功能将出现障碍,要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而水温在3℃以下,麦鲮鱼将大面积冻死。
但在南方地区,常年均温在15℃以上,可保证麦鲮鱼很好的生活,特别是春夏秋三季节,麦鲮鱼的生长速度极快。只要食物充足,麦鲮一年可以长到2斤重。
麦鲮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一条2斤的麦鲮,一旦进入成熟产卵期,一次就可产下10-20万鱼卵。体重越大,产卵量越高,每增长1公斤,可产的鱼卵能多出一倍。
麦鲮的寿命比普通鱼类长很多,平均可活到12年。其他鱼类,年龄越长产卵量越小,可麦鲮年龄越长,产卵量越多。
麦鲮除了生存能力强外,还会霸占其他土著鱼的生存空间,如我国的本土鲮鱼就被麦鲮宰割的数量愈发稀少。
原来,麦鲮鱼喜欢吃“鱼卵”,土著鲮鱼和麦鲮生活空间相同,因而经常被麦鲮欺负,就连鱼卵也被偷吃。
时间长了,南方水系的土著鲮鱼已很难看到,可麦鲮鱼却比比皆是,甚至泛滥。
04、广东吃货也无可奈何众所周知,广东、福建的吃货特别多,他们专爱吃那些比较稀奇古怪的东西。按理说在这些吃货面前,麦鲮鱼早就应该灭绝了才对。
就拿小龙虾来说,作为一种繁殖力超强的物种,自日本引入中国至今,不仅数量没有大增,反而要靠养殖才能满足吃货们的需求。
如今,小龙虾对我国生态的危害已大大减少,反而要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每到夏季,全国夜市小龙虾就会风靡起来。
罗非鱼也是一种泛滥成灾的入侵鱼类,可因其肉质鲜美、价格便宜,因而深受两广百姓喜爱,也不用担心罗非的扩张危机。
可麦鲮就不同了,它之所以肆意泛滥,还因其口感非常之差,它还有一个特点,水质越差,那肉就越是难吃。
就连两广的吃货们都无可奈何。
据了解,麦鲮的肉质十分绵软,只能用“难吃”形容,且鱼刺非常多,这让很多小伙伴都十分讨厌。南方本就是水产丰富的地方,倒不如去吃其他鱼类。
吃货看见了,直摇头,根本不想下口!
很多水产老板,为了赚黑心钱,将麦鲮混入草鱼中出售,可消费者只要一吃就能吃出问题来。
不过,聪明的大厨们还是找到了烹饪技巧,让它不至于那么难吃。如部分餐馆会将麦鲮炸成鱼片,使得其口感十分酥脆,不用担心细刺卡到喉咙。
很多食品厂也开发了“鲮鱼罐头”,而罐头制品的最大特点是需腌制,只要配上大量香料就能压制麦鲮的土腥味,使得其口感变佳。
此外,麦鲮也可用来加工鱼豆腐、鱼排、鱼丸等。因它的价格比较便宜,有些饲料厂则会将其加工为水产饲料。
但不管怎么说,麦鲮的食用口感不尽人意,就算再怎么加工,也很难吸引吃货们的兴趣,这也使得麦鲮泛滥生长。
目前全球共计多种严重威胁生态的入侵物种,其中我国占51种,这些入侵物种给我国每年都会造成亿元的经济损失。
有人会说,这些入侵物种不是都被吃货们解决掉了吗?怎么还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其实,入侵物种中2/3都是植物,入侵的动物多半是昆虫,这些多是不能食用的,也只有牛蛙、小龙虾、罗非才是很好的美食,其他多数吃货根本无从下口。
因此,想要控制外来物种入侵,还是要保护自然生态,不随便放生、遗弃外来物种,不私自携带种子或其他外来物种入境。
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为了这片美丽的蓝天,希望大家都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自觉维护好自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