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从其他行业跨界来做餐饮的老板亏了万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希望给餐饮人一些启发。迷信权威,生搬硬套 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相信权威,也不要相信大神,要靠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测试!一切的经验都不可以照搬,生搬硬套是大忌,同一个老板即使他自己来开店都会开赔钱的,更无法保证,他开一个火一个。即使相同的策略用到不同的人身上的时候,也要是调整和测试的,这就是因人而异。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听什么马云,都是扯淡,马云的大老板孙正义投资了家公司,有家失败。按说他不比马云还厉害?不是你想的那样。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谁也不是战无不胜的。错了没关系,认清,不要纠结,马上去改,去实践,去测试。餐饮业的关店潮或倒闭潮的说法一直都存在。每年有那么多新店开张,又有那么多的店关门。有人说是市场环境使然,有人说是人多了,竞争加剧。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与自身的定位和经营有关。尽管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但是依然有很多餐饮品牌红红火火地开店、赚钱。无他,做好了产品,做好服务和品质,自然能在这个关门潮中生存下来!大而全,多元化疲于应付几年前,广州有一家茶餐厅开在时代广场那边,环境和装修在当时来说挺不错的。但是进去里面一看,内行人就看出问题了。做茶餐厅的大多数都是固定的几个套餐或者饮品,但是这个茶餐厅却连中式点心都齐全了。后厨里面有点心部、粤菜、西餐、凉菜部,还有吧台等。顾客可以吃正餐,还可以喝早茶、下午茶,听着很丰富也能吸引各个时段的顾客,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精。餐厅面积不小,但是客人却寥寥无几。结果不到一年,这家茶餐厅就换了招牌。餐饮企业一般在生意好了赚钱之后,就有了多元化发展的冲动,开始代售茶叶,开设水吧,开始外卖业务。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看似降低了风险,实则增加了风险。多业经营首当其冲地是分散了员工的精力,每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中国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般,一旦精力分散,往往会顾此失彼。其次是分散了餐饮有限的资源,使餐饮不能专注在一个领域,把销售战线拉得太长,结果每个业务线都没有做好,方向性、目标性不强,样样通样样松。对员工不放心,亲力亲为在餐厅的起步阶段,尤其是以“夫妻档“居多,这种做法初期会很有效。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什么事情都是老板包办了,能力差的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强的员工觉得没有发挥的平台不愿意待,更谈不上对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团队的打造了。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这样回答:我手下没有人才,我的员工没有执行力,我公司地处偏远找不到好管理人才。我不跟着不放心。曾经采访过一位餐饮老板,在吃饭聊天的过程中,员工来请示了N次,期间接到过采购的电话、财务的电话之类的。问他为什么不能让手下的人处理,他很无奈地说,交给他们不放心。一句不放心,带来的结果自然就是事事都要请示,老板离开半天就乱套。而老板的精力有限,最终餐馆管不好,员工也不爽。其实,社会在进步,竞争也在加剧,餐饮老板还事事不放手,什么都要管,最终结果自然就是自己累个半死。“不放心”是老板累的 原因。盲目跟风,什么好做做什么什么好做做什么,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作为餐饮老板,今年流行什么菜卖什么菜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坏就坏在很多餐饮老板将精力放在了“跟风”上面。比如,看到今年某品牌服务很出色,好,立马让服务员全部学习;今年流行小而餐饮,美商超餐饮被越来越多的人们